(资料图)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尚海东
前不久,某国际奢侈品男装新品发布会上,各种色彩斑斓的毛线帽,每一顶上都装点了中国非遗工艺——绒花,中国的非遗艺术再次惊艳四座。绒花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丘簪娘赵提铃为我们展示了她的“绒花”世界。
雍容富丽的牡丹、清雅俊秀的荷花、一身傲骨的红梅、翩然灵动的蝴蝶……绒花展示出来的艳丽与灵动丝毫不逊色于斑斓的宝石。商丘绒花爱好者赵提铃制作的绒花传承着千年来中国人的高级审美。
绒花始于秦朝,《中华古今注》里就记载了秦始皇让妃子们插“五色通草朵子”,在唐代绒花又被列为皇室贡品。唐中宗李显在每年立春之时都让宫中侍从取来绒花赏赐在场每一人一枚以迎新春。在明清绒花流入民间,康熙、乾隆年盛极一时,民间也出现了专门售卖绒花的“花市大街”。绒花因花开不败象征着青春永驻,又谐音“荣华”,所以佩戴绒花的习俗在宫廷,以及民间以中迅速风靡。
2006年,绒花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从准备到制作十几道制作工艺,只能手工生产,一根根丝线聚而成形。“从准备工作开始,一朵花需要4个小时,一个成品往往需要2—3天。绒花仅劈绒就需要一个半小时,一个成品需要制作上百根绒条,匠人对每根绒条打尖,然后传花,制作过程可谓是时间的艺术。”赵提铃说。
制作绒花需要灵巧的双手和聪敏的大脑,更需要百折不挠的毅力与一坐就是多半天的耐力。赵提铃说,自己并没有真正地拜过师傅,全是靠观看网上的视频和一点一滴地摸索。但兴趣使然,自2020年以来,她一直坚持在网上学习,并与其他绒花爱好者沟通,最终成功地做出了第一朵绒花。虽然它没那么精致,甚至有些凌乱,但仍让赵提铃欣喜若狂。3年来,她勤学苦练,不断研习名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绒花手艺渐入佳境。
“绒花在汉服圈里非常受欢迎,最早在国风汉服圈里火爆。如今,一些国际奢侈品专柜也用绒花搭配高定礼服。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外国人汲取后身价暴涨,我们自己却没有好好地学习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我在做传统的簪花头饰中也设计了更为适合日常的胸针绒花、时尚的小单品,希望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赵提铃说现在制作绒花已经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她更是准备把爱好当事业,用自己的努力为更多人带来美的享受。
【编审:卢超峰】
标签: